近日,日本防卫省发布了海上自卫队舰艇分类标准的最新调整方案。根据公告,从2024年10月开始,将新增CG和CVM两个舰种代号,主要适用于未来即将列装的新型军舰。
在日本海自的编制体系中,所有舰船被划分为两大类:一类是具有国际法承认的军舰地位的自卫舰,另一类则是承担后勤保障任务的支援舰艇。其中自卫舰又细分为作战舰艇和辅助舰艇。作战舰艇按照任务属性可进一步分为:负责海面和水下作战的驱逐舰、潜艇;执行水雷作战的扫雷舰、扫雷艇及补给舰;执行巡逻任务的导弹艇、近海巡逻舰;以及负责运输的登陆舰、气垫船等。 本次调整的重点是针对护卫驱逐舰的分类代号。作为海自水面作战力量的核心,这些驱逐舰通常配备有舰炮、导弹等多种武器系统,能够执行反舰、反潜等多种作战任务。原有的分类体系包含:通用型驱逐舰(DD)、导弹驱逐舰(DDG)、直升机驱逐舰(DDH),以及近海护卫驱逐舰(DE)和新型多用途护卫舰(FFM)。 新增的两个代号中,CG代表导弹巡洋舰(Cruiser Guided-missile),将用于计划在2027-2028年服役的新型宙斯盾系统装备舰(ASEV)。另一个代号CVM的命名颇具深意,虽然表面看与美国海军的航母代号相似,但日本海自官方解释其全称为Cruiser Voler Multipurpose,日语称作航空機搭載多機能護衛艦,意为多用途航空巡洋舰。 以出云级为例,这型日本最大的现役水面战舰就被重新归类为CVM。出云号(2015年服役)和加贺号(2017年服役)原本作为直升机驱逐舰(DDH)使用,但经过2020年启动的现代化改装后,已具备搭载F-35B隐身战机的能力。正是这种作战能力的升级,促成了新代号的诞生。 关于选用巡洋舰(Cruiser)这一称谓,日方表示是为了区别于传统驱逐舰,突显该级舰的庞大体型。而中间的Voler源自法语飞行之意,强调其航空作战能力。这种命名方式既体现了舰艇的实际功能,也展现了日本海自对远洋作战能力的追求。 发布于:天津市盛鹏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